Log in
Register
0 5223 0
港珠澳大桥拍摄回忆

2017年底,一位很久没有联系的铁哥们超突然来电。

超:你最近忙吗?

我:卧槽,你还活着?有话快说!

超:你丫…………有个拍摄项目,听说过港珠澳大桥吗?

我:你说说。

超:………………


就这样,这座已经修建了8年的港珠澳大桥——我才刚刚听说!而这个时候,我还不清楚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一座世纪工程。


超:你感兴趣去吗?

我:嗯,有兴趣,挺有挑战的。

超:那你准备准备,12月底大桥准备了一个全线贯通仪式,邀请不少摄影师去拍,通过这次拍摄最终选择一位摄影师来拍摄大桥的画册,算是个测试。

我:来啊,就喜欢这种真刀真枪的比试。


这次是为港珠澳大桥的最终完成阶段拍摄建筑美观画册。除了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,我拍摄了不少奥运场馆的建设照片,这是第二次接触到这么大的建设工程拍摄。为了做好准备工作,我翻阅了自己能找到的所有与港珠澳大桥相关的资料。短暂时间内的恶补,只能说对这座跨越伶仃洋的桥岛隧世界第一工程有了初步的印象。


▲当我双脚踏上港珠澳大桥东岛的那一刻,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世纪工程。


201712月底到达珠海,31日的大桥全线贯通仪式近在眼前。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,让我在身处桥岛隧工程中的时候更加深了对整个建设的理解。但是始终时间有限,我也只能了解一部分。因为在8年的建设过程中,我没能亲睹那宏大的场面与其工程难度、重要节点等等,所以准备拍摄的过程也必然碰到很多疑惑,幸运的是,大桥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能为我及时解惑。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这样的学习,只记得一个我所坚持的原则——我必须理解我将要拍摄的画面和内容。


▲大的龙门架不记得爬了多少次,只为百里挑一的画面出现。


▲猜猜我在拍什么


▲身处海底隧道,满脑子都是33节巨型沉管的安装过程。


第一次站在港珠澳人工岛,和往常一样,我并没有马上按动快门。由外观到内部,我来回走了几圈,用心去感受这一宏伟的建筑:使用清水混凝土、简洁而刚强的建筑线条、细微处的特色设计、追求完美的施工、还有海平面以下看不到的技术……这一切汇成了它在海上的力量。


走在那条由33节巨型沉管组成的近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,大脑里翻动着各种数据——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,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,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……隧道内的各种建筑细节一一在眼前掠过,不敢疏忽轻视。因为,这次拍摄将决定我能否荣幸地成为港珠澳大桥的画册摄影师。 当然,像我和哥们电话里说的那样,真刀真枪。


拍摄大桥全线贯通仪式的这一天,根据陆续得到的流程信息以及对机位的判断选择,我确定了自己的拍摄方案。东西人工岛的灯光伴随着烟花飞舞开启了,点亮了这座从卫星上都可以看到的、横跨伶仃洋的大桥。


▲2017年12月31日,大桥全线贯通仪式。为拍摄晚上烟花做准备,而巨大的海风几乎可以将相机脚架一起吹翻。扎带排上用场,就差把自己也这样固定在栏杆上了。


▲记不清这张是哪位“新锐人像摄影师”拍的,麻烦你出来一下!这创意这角度这场景绝了。


▲拍完日出后的一碗热汤面,西岛的师傅给我两个荷包蛋。


▲广告时间!


▲冬季的伶仃洋早晚很冷风很大,但中午的阳光实在暖和。


▲酒店空调没有暖风,只能靠它了,是真冷!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......


东西人工岛对射的激光灯搭起了一座彩虹桥,壮观的景象只能在现场才能感受,非言传可以体会。当我完成拍摄从东人工岛风帽顶端的小平台下来时,已经是仪式结束后的一小时,大概晚上10点左右。我和工作人员一起啃了汉堡,赶回驻地。


在工作状态还没消退时连夜将照片都调整出来,万万没想到……第二天早晨,听到闹钟时,我已经无力坐起,只觉得全身冰冷,心脏要跳出体外。努力地用手环测心率——192,我觉得那手环肯定坏了,呼吸越来越急促,我知道今天的安排无法继续了。颤颤巍巍的给大桥项目部陈部长打了电话,告知自己的状态,取消今天的安排。


知道自己在发烧,已经出现了手脚痉挛的症状,随后赶到酒店来看我的两拨人用体温计证明我已经烧到39.8摄氏度。回忆起这个片段,我只记得被医生和护士推着轮椅从酒店抬上了120急救车。


这种出差生病的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,哪怕是三次大地震在灾区艰苦的环境中也未曾发生,可这次就那么轻易的倒下了。也许是因为过于全神贯注地在追求一件事情的完美结束,也许是因为我这个北方人第一次感受冬季海风的威力,放松后就没法抑制身体和精神的极度疲劳。


病来如山倒,躺在急救室的担架床上,针头和药剂让我很快退烧,但依旧记不清自己这几个小时经历的细节。当我站起来时,觉得不知自己脚在何方,重心都在脖子以上。自己扶墙去卫生间,因为赶到医院照顾我的全是女性同胞,想想如果都是老爷们来医院陪同,也许我没那么快恢复。


201811日,新年第一天,我就是这样度过的,终身难忘。


▲青州航道桥桥塔内部,也就是大家说的中国结桥塔。


▲拍摄时,那根黑色电缆和我不离不弃,如果出现意外,那是救命稻草。


▲此刻,我想起了宁校长坐缆车的样子,如果他在这里会把自己吓死。


▲箭头位置就是我!


十天后,接到大桥项目部通知,确定由我来拍摄港珠澳大桥官方画册。努力和付出,总是有回报的,别管是多少!


面对港珠澳大桥总工林鸣和项目部的各级工作人员、面对在大桥建设一线的工人、面对那些等待照片的眼神、还有面对自己,心里有不安和兴奋,有疲惫也有执念。如果拿不出拍不到让大家满意的照片我无法面对他们,更无法面对自己。曾经有人说过,不要让信任你的人失望,因为丢失的信任不是那么容易重拾,这句是我说的!



▲不同时间段出海在拍摄中是常事。


▲凌晨出海拍东岛日出,在船上争取时间多睡一会。


▲穿成这样才能对抗伶仃洋的冬季海风。而难度最大的是长焦夜间拍摄,感光度需要提到很高,身体还要轻微摆动来中和船只在海面的晃动。


就这样,至20188月,六个拍摄周期完成。凌晨出海、摸黑爬山、背着400MM的长焦爬青州航道桥中国结桥塔的顶端、在大屿山上寻找从香港望向珠海方向的拍摄高点,每次都尽可能的不留遗憾,也慢慢体会到参与大桥建设的设计师、工程师、工人对大桥的不舍,因为通车仪式举行后,他们就要离开这个自己付出多年的奇迹工程。拍摄工作结束,我也和他们一样感到不舍。


▲东岛四层观景台


▲东岛挡浪墙步行道。


▲西岛日落。


▲香港,大屿山。


▲有心人会发现,封面那张就是在这个角度拍摄。


也许,看文章的你曾经或今后有机会去感受这座宏伟的港珠澳大桥,但你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在东西岛之间车辆要进入海底隧道;为什么海底隧道设计成弧线;为什么东西人工岛风帽上像眼睛模样的通风孔是不同形状;为什么东西岛的室外地砖是不同灰色;东岛的120级台阶代表什么、四层顶为什么会装饰成蓝色、大厅顶部为什么是7个天窗…………


▲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——林鸣,一位值得尊敬的工程师。


我很少为一个拍摄项目去写回归或总结,但这次却很想留下些回忆。我所拍摄的港珠澳大桥图片现在还不能为大家呈现,因为港珠澳大桥画册就快和大家见面了。除了一张已被澳门邮局选为纪念邮票,曾经在网络模糊出现过,其他照片在画册印刷前未曾流出,只因为盗图太猖狂。这次推送,我先发些工作照,纪念一下这个工程的拍摄工作。


先写到这里,不久后我会把港珠澳大桥的照片更新推送。

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