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 in
Register
0 2671 0
拍摄这张传世名作的摄影大师给照片造假了 为什么他要这么做?


这张阿富汗女孩是摄影记者史蒂夫·麦凯瑞拍摄的一张照片。相片中人物为阿富汗的一名女孩夏帕特·古拉。这张照片在1985年6月号国家地理杂志登上封面。当时她约12岁。有人将此照片与达芬奇的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产生联想,因此有时她被称作阿富汗的蒙娜丽莎。


史蒂夫·麦凯瑞也因为这张照片让史蒂夫·麦凯瑞成为国家地理摄影师中最为知名的。


国家地理摄影师,摄影记者,马格南图片社摄影师,这样的光环让史蒂夫·麦凯瑞的名字闪闪发光,然而最近曝光,其实他的图片有造假。



以上是曝光他造假的文章。


这张是他正在展出的照片。



如果我们放大画面中央红框的区域,你就会发现,PS的真的很拙劣!




最明显的就是路牌,整个像被砍掉似的。


事实摆在那里,无可辩驳了。造假了就是造假了。


为什么这么有名的摄影师要造假?造假之后“好”在哪?


如果我们把一张好照片比喻成一个天然的美女的话,适度后期(这是应该有的)就相当于化化妆。好照片浓妆淡抹总相宜,甚至有的照片素面朝天(大家可以查查这个成语的典故)也是很有信心的。


但是如果照片上有一些瑕疵,甚至有一些很影响画面效果的元素时。有的摄影师就动歪心思了。比如史蒂夫·麦凯瑞,他就开始对自己的照片进行了整容。


整容之后画面就“好” 了,可惜这次史蒂夫·麦凯瑞整形失败,被看出来了。


那么咱们就说说“整容”之后好在哪。



图片1


图片1中冷色调的是原图,暖色调的是修改后的。


对于色调的修改,绝对可以放在“化妆”的范畴,这是没问题的。毕竟需要什么色调我们可以修改白平衡,那么前期在相机内设定,还是后期修改没什么问题。就算是胶片时代,我们可以在镜头前加彩色滤镜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

但是我们看画面右边的一个窗口却被修改没了。这就是整容了。这个窗户修改没了之后,整个画面的背景更加简洁了,确实看起来更“好”了。



图片2


图片2人数多的是原图,人数少的是修改后的。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最前面的男孩子身后的孩子被修改掉了,右边一个男孩的手臂被修改没了。球面前的空间被修改大了。


这样做有什么“好”?


虽然这一群男孩子都是主体,但是最前面的男孩子显然更主角一点,我们姑且成为男一号吧。男一号身后有一个小伙子,他和男一号的脑袋重合在了一起。主体和背景不分离,这是一个忌讳。所以要去掉。


此外,从三角构图的角度来说,调整后的是倒三角型,让人觉得冲击力比较强,有速度感。调整前那个最后的小孩子,会往上再拉出一个小三角形,仿佛拖住了整个团队的速度。


右边的男孩子手臂闯入了画面,这会让人分散一点点目光,如果去掉了,就清爽了很多。


球前面的空间其实是有调整的,从原来很“堵”,调整为有一点空间。会让人有更好的空间延伸感。


之后还有人不断曝出史蒂夫·麦凯瑞的造假照。




纵观这些照片,其实如果从好照片的三个标准来说。主题都没什么问题,大师确实就是大师。给照片造假整容无非就是为了更加“突出主体,简化画面”。


如果是给顾客拍摄人像照的话,我觉得目的就是拍一张好看的肖像照。那么画面中增减元素似乎不是什么问题。何况我们还要对人进行美化——当然最好也别过度。


如果我们拍摄产品,那么尽量也是在“人造”一张好看的产品照。增减元素,换个背景都不是大问题。


但是如果是这类人文纪实的呢?


显然,我们能接受的就是适度的化妆,而不是整容。目前来说,我认为旋转裁切、调整曲线、调整白平衡什么的都可以算作化妆。而用到了仿制图章等改变画面元素的就算是整容了。


所以,请在你拍摄前好好把握画面,让这些好在拍摄前就做到。因为造假之后照片会“好”,但是造假这件事不好。



标签